吾辈自强 勿忘九一八!
“九一八,九一八,从那个悲惨的时候,脱离了我的家乡,抛弃那无尽的宝藏……” 每当这首《松花江上》的旋律响起,那一段充满血泪与屈辱的历史,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。92 年前的今天,1931 年 9 月 18 日,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,并嫁祸于中国军队,日军以此为借口,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,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“九一八事变”。这是日本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,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,自此,中华民族开启了长达 14 年的浴血奋战。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,92 年的岁月流转,那段历史的伤痛却从未远去,它时刻提醒着我们:吾辈自强,勿忘九一八!
铭记历史:“九一八事变” 的伤痛记忆
1931 年 9 月 18 日夜晚,沈阳城的上空被罪恶的炮火所笼罩。日军精心策划的阴谋得逞,东北军北大营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受重创。仅仅一夜之间,沈阳城沦陷,东北大地陷入了一片黑暗。此后,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,短短 4 个多月,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敌手,东北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,开始了长达 14 年的亡国奴生活。
在这 14 年里,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。他们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,无数百姓惨遭杀害,家园被摧毁,财产被掠夺。从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,到遍布各地的细菌战、毒气战,再到对抗日根据地的残酷 “扫荡”,日军的暴行令人发指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抗日战争期间,中国军民伤亡 3500 多万人,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1000 亿美元,间接经济损失达 5000 亿美元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,是无数家庭的破碎,是中华民族永远无法忘却的伤痛。
“九一八事变” 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深深伤痕,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,中国人民率先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,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。
居安思危: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
“九一八事变” 的爆发,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。当时的中国,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。国内,军阀混战,政治腐败,经济落后,国家实力薄弱;国际上,列强环伺,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通过侵略扩张来实现其称霸亚洲的野心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日本侵略者认为有机可乘,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。
这段历史深刻地告诉我们:落后就要挨打,弱国无外交。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支撑,就无法在国际舞台上立足,更无法保护自己的人民和领土完整。同时,“九一八事变” 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。当时的中国,由于内部不团结,缺乏统一的抗战意志,使得日军能够轻易地各个击破。只有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,众志成城,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,抵御外敌的入侵。
在当今时代,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,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。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,地区冲突、恐怖主义、霸权主义等威胁依然存在。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至今仍不愿正视历史,妄图篡改历史教科书,否认侵略罪行,甚至在钓鱼岛等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,挑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历史的悲剧随时有可能重演,只有时刻保持忧患意识,不断增强国家实力,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。
吾辈自强:新时代的使命担当
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” 在纪念 “九一八事变” 92 周年的今天,我们缅怀先烈,铭记历史,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力量,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担当,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对于个人而言,吾辈自强意味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,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。我们要勤奋学习,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,掌握过硬的本领,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在学习和工作中,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、勇于创新的精神,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不退缩、不放弃,勇往直前。同时,我们还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怀,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以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。
从国家层面来看,吾辈自强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全面推进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、生态文明建设,实现国家的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、美丽。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大科技研发投入,提高自主创新能力,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,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。要加强国防建设,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现代化水平,确保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。同时,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。
传承精神:让爱国情怀薪火相传
“九一八事变” 以来,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、团结奋斗精神、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。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,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强大精神动力。
在新时代,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些伟大的抗战精神,让爱国情怀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薪火相传。学校、家庭和社会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,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,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举办抗战历史讲座、观看抗战题材影视作品等,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历史,铭记历史,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。同时,我们还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,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倡导文明行为,爱护公共环境,关心国家大事,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,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精神。
此外,文艺工作者也肩负着重要的使命。他们要以抗战历史为题材,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,如文学作品、音乐、舞蹈、绘画、电影、电视剧等,生动地展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,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,凝聚民族力量。
展望未来: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
“萧瑟秋风今又是,换了人间。”92 年后的今天,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,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,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,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。
从经济领域来看,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、第一大工业国、第一大货物贸易国、第一大外汇储备国。中国的高铁、5G 通信、电子商务、新能源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在科技方面,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,“天问一号” 开启火星探测之旅,“嫦娥五号” 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,“奋斗者” 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,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…… 这些成就彰显了中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。
在国防建设方面,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现代化、信息化的强大军队,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高素质的军事人才,具备了捍卫国家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强大能力。在国际舞台上,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倡导多边主义,在全球治理、应对气候变化、抗击疫情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国际影响力、感召力、塑造力不断提升。
然而,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,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。从国内来看,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,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,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,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。从国际上看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国际形势复杂多变,贸易保护主义、单边主义抬头,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,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。
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,我们要坚定信心,勇往直前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: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绝不是轻轻松松、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。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、更为艰苦的努力。”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,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。
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也是最好的清醒剂。”92 年前的 “九一八事变”,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道深深伤痕,它时刻警醒着我们:勿忘国耻,吾辈自强。在新时代,我们要铭记历史,缅怀先烈,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。我们要居安思危,增强忧患意识,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。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,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,让爱国情怀在中华儿女的心中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。我们要坚定信心,砥砺前行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,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更加傲然屹立!
让我们共同铭记这个特殊的日子,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:今日之中国,如您所愿!明日之中国,必将更加辉煌!吾辈自强,振兴中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