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美国还狠?泽连斯基突然换了新打法,乌克兰宣布制裁中企,外交部直接把话挑明,信号强烈
据环球网 7 月 29 日消息,中国外交部回应乌对中企制裁。乌方此举无国际法依据,中方敦促其纠正,将维护中企权益。
2025 年 7 月,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宣布对 53 家中国企业及个人实施制裁,理由是这些中企 “向俄罗斯军工联合体提供关键资源”。这并非首次针对中企出手,算下来,自 2025 年 4 月之后,三个月内乌方已累计制裁 8 家中企。然而,外交部及驻乌机构多次向乌方表明,中企与俄方的合作属正常商业行为,不涉及军事用途。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也曾明确表示:“若中国真的军援俄罗斯,俄乌战场形势绝非现在这般胶着。” 但乌方依旧我行我素,乌制裁政策专员瓦修克公开宣称,这么做是为了 “阻止中国间接支持俄罗斯的军事扩张”。
从乌方国内形势看,经济因战争千疮百孔。俄乌冲突持续多年,乌克兰 60% 的工业设施遭摧毁,农业出口因黑海港口封锁大幅减少,粮食库存仅够维持到明年春天。通货膨胀率超 40%,民众生活困苦,基辅街头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,泽连斯基支持率大幅下跌。在战场方面,乌军在前线半年损失超 17 万兵力,东部重镇接连失守。在此情形下,泽连斯基政府面临巨大国内压力,制裁中企或为转移国内矛盾、缓解民众对政府不满的手段。
从外部关系分析,乌克兰与西方关系出现变数。美国对乌援助态度生变,新政府上台后援助积极性降低,更倾向通过谈判解决冲突。欧盟冻结对乌 15 亿欧元援助。乌克兰为稳固与西方关系,试图借制裁中企向西方表忠心,以换取更多军事援助与政治支持。此外,乌克兰政府内部部分势力或有自身利益考量,被制裁中企不少在乌东部地区有业务,而该地区是乌克兰民族主义势力的地盘,制裁中企或为讨好这些势力,巩固自身统治根基。
展开全文
对中乌关系而言,中乌此前在农业、基建等领域合作良好,制裁导致相关合作项目受阻。例如,正在推进的农业合作项目、基建工程可能停摆,双方信任基础动摇,未来合作难度大增。
对于中国企业,被冻结资产、吊销商业许可证等制裁措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,企业在乌业务受创,且在其他国家的业务也可能受牵连,国际声誉受损,拓展国际业务难度加大。
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,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、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,敦促乌方立即纠正错误,消除负面影响,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。中方强调,乌方在未拿出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,将经贸问题政治化,违反国际贸易规则,严重冲击中乌双边关系基础。
乌克兰制裁中国企业这一事件,充分暴露其在当前困境下的无奈与短视。若乌方继续一意孤行,不仅无法解决自身面临的诸多问题,还将使自身陷入更艰难处境。中方劝和促谈的大门始终敞开,但核心利益不容侵犯。希望乌方认清形势,摒弃错误做法,回到理性与合作的轨道,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俄乌冲突,推动地区和平稳定发展,这才是乌克兰摆脱困境的正确道路。